自龙塘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全镇上下积极响应,通过“洗澡净衣”行动、美丽村庄大比拼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村居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美丽村庄大比拼活动中,银盏社区蚬坑村、金沙社区下白沙村、泗合村委会大坑村等乡村凭借出色的治理成果脱颖而出。其中,下白沙村、大坑村作为全镇的典型范例,在全镇的“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大坑村通过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实现了村容村貌华丽蜕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走进大坑村,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村规民约“约”出美丽乡村新画卷的。
近年来,泗合村委会大坑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自治,推动乡村环境大幅改善,绘就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大坑村,整洁宽敞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映入眼帘,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村民们三五成群,或悠闲散步,或唠嗑家常,氛围和谐温馨。
“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垃圾乱扔,杂草丛生,房前屋后堆满杂物,巷道邋遢杂乱。”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感慨万千。
这一变化得益于大坑村推行的村规民约。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泗合村委会召集大坑村代表多次召开会议,将房屋建设、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村规民约的推动下,大坑村的党员率先带头清拆自家柴房及猪舍,带动村民陆续开展清拆工作。同时,村民建房需遵守传统规定,每户门前保留6米宽的巷道,持续保持大坑村“八尺巷”风格。
“我们规定,新建房屋门前必须留出6米,用于绿化、停车等,既美观又实用。”泗合村党支部书记李卓成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初期,拆除危房时村民普遍不同意,我们了解到村民担忧的问题主要是家庭人员的权属分配以及房屋拆除后能否报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逐一解决,主动向村民解读宅基地报建政策,并联系职能部门帮助村民确权,协助村民办理报建手续,给村民吃下‘定心丸’,最终顺利推进危房清拆任务。”此外,泗合村委会还启动了三方保洁共建协议,由村小组、村委会、镇政府共同筹集保洁专项资金,成立大坑村保洁队伍,实行8小时工作制,负责清运垃圾、清洗地面、清理杂草杂树等日常保洁工作。
村规民约的出台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自觉遵守规定,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积极参与村庄绿化美化,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住着舒心,看着也开心。”村民李大爷介绍说,“以前这里是一个垃圾集中点,现在垃圾清走了,巷道打通了,还进行了硬地化改造,建成了一个小公园,我们日常乘凉歇息多了一个好去处。”
如今的大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村规民约“约”出了美丽乡村新画卷,也“约”出了村民的幸福新生活。大坑村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村规民约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将迎来美丽蝶变,绘就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